牙齒黃黃的洗牙









▲泰豐輪胎大火燒出空汙及員工權益問題。(圖/臉書我是中壢人提供)

記者楊熾興/桃園報導

泰豐輪胎大火燒出民眾對空汙重視,現在又傳出因火警停工的泰豐資方竟逼員工以特休抵假,長期關注環保和勞工弱勢團體的綠黨在上屆議員選舉在桃園提出3席議員,雖然只有中壢區王浩宇當選,但桃園、平鎮區參選人票數頗為亮眼,綠黨表示,2018年議員選舉將派出至少3席議員參選人,擴大桃園地區的服務。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接獲多名泰豐勞工反映,工廠因大火停工資方竟逼勞工以特休抵假,18日下午主動發文要求市府勞動局徹查;王浩宇說,工廠大火停工不可歸咎於員工,泰豐應給予員工應有之底薪及福利。

身兼綠黨中執委王浩宇表示,過去兩年綠黨桃園團隊透過臉書「我是中壢人」提供即時網路選服頗受民眾好評,未來將在平鎮設置服務處,並透過我是中壢人提供網路即時服務,在北桃部分也已成立「我是桃園人」粉絲團,開始與桃園區選民接觸。網友也回應危機就是轉機,趁泰豐大火事件,綠黨更應發揮特色和專長刷存在感讓民眾記得。

▲下屆議員選舉將派出至少三席議員參選人,擴大桃園地區的服務。(圖/臉書我是中壢人提供)

王浩宇透露,擬參選平鎮的團長擁有台大學歷,過去在知名社福團體服務,在我是中壢人擔任社福團長,具有勞工專業。而擬參選桃園區的團長,過去也曾長期在社福單位服務,若能當選議員,將能擴大在勞工、環保、弱勢照顧上的服務能量。

成堆高麗菜滯銷台南阿公睡路旁

泰豐大火製空污桃市府開罰200萬

3年前立志當乞丐清秀女東港現蹤

泰豐廠碳黑粒子落塵桃市大清洗

泰豐輪胎大火綠黨為民服務拚3席

林老師洩題害重考...學生:憑什麼?

大火發生第三天桃市空氣品質良好

泰豐大火桃市府設災後求償專居家牙齒美白機

拾荒伯破琴前彈背後故事引熱議

花蓮動物星球漫畫展敖幼祥邀同遊

台東慶祝消防節法鼓山捐滅火器

南市偵查隊長上牙齒居家美白 分享電台宣導防制犯罪

護理師黃馨儀捐假髮供癌症病友使用牙齒美白 推薦推薦居家牙齒美白

竹市打火弟兄捐血量創12年新高



律師林智群分享部分台鐵員工的班表模式。(圖擷自「火車司機的日常」臉書粉絲頁)

2017-02-0314:4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鐵近500名員工於年假期間,發起依法休假不加班行動,遭到台鐵寄發曠職通知書。律師林智群則在臉書上分享了部分台鐵員工的班表格式,感嘆這種上班模式除了傷身體,也很難找時間來陪家人。林智群轉發了「火車司機的日常」粉絲專頁的班表圖,從中可以看到若是每週二、五休假的話,前一天卻是上夜班,從當天晚間8時工作到放假日的早上8時,等同於放假時員工已經熬夜12小時,恐怕都得在家裡補眠休息,沒有什麼精力做其他的事情。林智群分析,就一般人的放1天假時間來說,可能是週六晚間6時下班,星期日休1整天,到星期一早上7時再去上班,所以1天假加上前後日的時間總共能放到6+24+7共37小時,但台鐵員工的休假則是只有24小時。這讓他不禁感嘆,如果站在旅客的角度,也許很難理解台鐵員工罷工,但看了看班表,也許就能懂他們為何要爭取權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新春佳節,年味濃濃,江蘇城鄉各地沉浸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體味傳統、寄託鄉愁,挖掘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元素,各地春節的尋根活動豐富多彩;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適應於現代生活和審美追求,很多人的春節活動,更加注重挖掘深厚的文化內涵,注重個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體驗。新風:博物館裡享受文化大餐大年初二,雞年第一個開放日,南京博物院就迎來了1.8萬名觀眾。南京市民田慶看了南博的微信推送,帶着一家老小7口人來看「禧春」特展,剔紅的漆盒上有王羲之愛鵝的圖案,桃花塢年畫上門神威風凜凜、趙之謙的《石榴圖》寓意多子多福、瓷盤上五隻蝙蝠團團圍着一隻壽桃寓意「五福捧壽」——這些與年俗或吉祥相關的文物讓一家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他說:「今天天氣陰冷,還有小雨,不適合戶外活動,到南博看展覽既舒適又有收穫,老少咸宜。那些已經被淡忘的傳統文化,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又被回想追憶,兒子寒假寫作文也多了一個題材。」博物院平時似乎顯得高深、高冷,而春節期間卻熱鬧得像廟會。廣場上非遺項目留左大鼓鼓點陣陣,民國街上妝扮起來的迎親隊伍吹吹打打,展廳外掛起紅燈籠,1.8萬觀眾已經達到了南博日接待能力的上限。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歷史館前台接待員杜雨杉和她的小夥伴深有體會,她說:「觀眾來租借講解器、存包、問路、問展廳、問衛生間、問飲水機,還有人問夫子廟和中山陵怎麼走……在崗時一刻不停地講話,同樣的話一天要說幾千遍。」除了看,觀眾還可以在南博體驗動手的樂趣。南師附中新城中學初一女生李雨萱參加了「中國古代燈具」的社教活動。她告訴記者,自從不久前在南博參加過畫雞缸杯的活動,自己就喜歡上了這裡,這次活動讓她學到很多東西:「我們先參觀展廳,了解漢代的多枝燈、行燈、釭燈等品種,然後點燃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聞到了那股嗆人的味道,工作人員用文物復製品給我們講解當時的環保燈如何把油煙導入牛腹用水吸附煙塵,以及蠟燭是如何產生的、古代的消防法規等等。最後我們每個人都自己動手做了一盞燈,用珍珠泥包木片做燈座,用彩紙做成燈罩,再用電池連上發光二級管,一按開關燈就亮了,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新年紀念品。」主持此次活動的是南博社會服務部的高夢琛,她沒想到10個報名成功的初中生中,居然有兩位是從北京來的旅遊者。她說:「當遊客可以靜下心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就真的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了。」活動在特展館張燈結彩的大廳里舉行,旁邊是一副紅對聯:「金雞唱曉南國春煦,斗柄回寅博苑新暉」,參與者圍坐在長條桌邊動手操作,更多的觀眾圍着他們看大屏幕的講解,不停地有人問這樣的活動如何預約,顯然大家更喜歡一個好看又好玩的博物館。志願者郭菡萏一天在展廳里做了兩次「江蘇古代文明」的講解,從8000年前的釜灶講到清代皇帝的寶座,從漢代金縷玉衣蘊含的永生追求到紫砂素麵素心的文人審美,從竹林七賢的隱逸思想講到大報恩寺背後永樂皇帝的身世,觀眾們聽到的歷史既有脈絡又有細節。「展廳里人多的時候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但與前幾年博物館門庭冷落相比,這是喜人的煩惱」,她說,「這背後是公眾對文化的需求變得更加旺盛。不光觀眾多了,志願者也多了起來,南博的志願者已經超過了100人,今天服務的就有20人左右。我們在諮詢、講解、出版等方面做了很多服務,還走進社區和地鐵站配合博物館工作人員搞社會活動,因為我們的制服是藍馬甲,所以我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南博藍』。」據統計,春節期間參觀南博的人數每年都超過10萬。我省有近300家博物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這裡「過年」。西安小伙陳正峰來南京親戚家過年,看了網上的旅行攻略後特地來展廳尋找南博的鎮館之寶。他告訴記者:「在年輕人中,去一座城市就逛逛那裡的博物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當觀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逛博物館自然就會成為一種新年俗。」舊俗:巡遊踩街寄託濃濃鄉愁同樣是大年初二,上午9時許的鹽城東台西溪古城,朝霧氤氳,古色古香,廣場上花團錦簇,鑼鼓喧天,一派歡樂祥和景象,「美麗東台·民俗鬧春」大型巡遊踩街活動在這裡拉開帷幕,「金雞納福」「龍鳳呈祥」「鼓樂傳福」「幸福東台」四個篇章,共整合了16支隊伍。舞龍燈、耍獅子、敲腰鼓、打蓮湘、搖花船、挑花擔、跳財神等傳統藝術表演形式應有盡有,水鄉文化與海漁風情水乳交融。巡遊踩街隊伍蜿蜒上百米,衣着時尚的年輕人輕盈地舞着彩帶,滿面風霜的大媽、大叔濃墨重彩,扭動着腰姿,放開了喉嚨……威武的雄獅,金色的巨龍,一路的色彩斑斕,一路的鏗鏗鏘鏘,展示了東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更讓人們體味了原汁原味的年俗文化。道路兩側,擠滿了東台市民和從各鄉鎮趕過來的農民,人群中歡歌笑語,大家紛紛用手機拍照上傳到朋友圈。人群中,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激動得直抹眼淚,臉上深深的皺紋一根根舒展開來。她是東台弶港人,這些年一直在南京隨兒子生活,今年過年終於回到了家鄉。「記得我小時候,過年時最喜歡看的就是搖花船。我年輕的時候,就經常和鄉親們一起搖花船。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搖花船!」老奶奶說,平時住在南京的樓房裡,一直惦記着家鄉的小瓦房,今天一下子看到了這麼多的「老八股」,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從前。40多歲的劉家棟常年在上海做生意,早在上海安了家,此次帶着愛人和孩子回到東台過年。舞龍燈是他小時候最深刻的過年記憶。「初一一大早,我還在睡夢中,門口突然就傳來了鑼鼓聲,『舞龍燈的來了!』父母一聲招呼,我趕緊起床,拿起一串鞭炮就往外跑,跟在『龍尾巴』後面蹦蹦跳跳!」劉家棟一邊指着眼前的踩街活動,一邊眉飛色舞地向愛人、孩子介紹自己的「輝煌歷史」。東台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施衛華介紹說,民俗鬧春巡遊踩街活動是東台的特色文化品牌,匯聚了東台民間眾多傳統文化樣式,東台人民群眾用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情感、展示風采、寄託鄉愁,尋找「最東台」「最中國」的年味。這個活動已經連續舉行了五屆,每年策劃一個主題,如2016是春系列,包括龍獅嬉春、金猴踏春、民俗鬧春、大地回春等,今年的活動與去年相呼應,但更加注重挖掘富有東台各地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元素。據了解,全省各地都在挖掘原汁原味的「年味」:蘇州獅子林舉辦迎春梅花展,「香道表演」「狀元送福」「點梅花妝」「元宵燈謎」等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鎮江句容寶華鎮千華古村的花山古廟會人山人海,明清小吃、高蹺馬戲……整個古村莊沉浸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之中,傳統廟會的民樂、雜技、馬戲、曲藝等精彩演繹着春節的地域文化特色。揚州百年鹽商宅邸「個園」舉辦祭拜鹽神活動,再現300年前鹽商新年祈福的場景。個園抱山樓前,樹立起夙沙、膠鬲、管仲三位鹽神畫像,擺起香案,10位個園「非遺小傳人」與主祭人一同舉行供鹽儀式,現場還有大師用雕版印刷技術製作的雞年吉祥圖案的拓印分發給遊客。徐州舉辦年俗文化節,「看傳統大戲、趕非遺大集、逛明清民宅、品地方年俗」,市民朋友在戶部山逛民宅、聽大戲、送春聯、納新福、聽國學、誦經典、觀民俗、滾元宵、賞工匠藝術、看非遺展演……有地方特色的老民俗,有時代特點的新年味,傳統的春節,注入了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其背後,正是社會發展與時代變遷的鏗鏘腳步。尋找文化歸宿,創造文化活力,春節的文化魅力永不褪色。記者王宏偉賈夢雨【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AA0AF81DE899E769
arrow
arrow

    whitephms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